角色体验系统 第201章

作者:寻光小筑 标签: 娱乐圈 系统 升级流 成长 治愈 万人迷 无C P向

电影《泥点子》在京市举办的路演邀请他观影。

说起《泥点子》这部电影也是命途多舛。导演李中桓当初能拍完《泥点子》,除了自己倾家荡产凑资金之外,还曾经获得了一笔来自同舟工作室的天使投资。

去年参加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回来之后,《泥点子》的高质量和高口碑让同舟工作室信心大增,他们憋着劲儿,又带着电影申报了今年的沪市电影节。

不负众望,《泥点子》在今年的沪市电影节上成功拿到了最佳影片奖。

同舟工作室以前只是一家制作小成本网剧的公司,无意间投资的《泥点子》的成功是他们的运气,也是他们进入主流市场的机会。能够拿到大奖,就代表着电影上映有了宣传的噱头。趁着大流量余寻光主演的电视剧《金满桐庐村》热播,同舟工作室也将同为农村题材《泥点子》在暑期档投入院线。

结果电影上映一个星期,票房连一百万都不到。

同舟工作室以为是档期问题,赶紧联系影院将电影下映,历经周转,又在今年10月底重新开画。

没想到这次得到的成绩更加惨烈。

好片不卖座,或许是这个圈子里最可悲的事情。

没有宣传点,凭你是今年的最佳影片又能怎样?

电影已经下映一次了,再次下映可能就不会有第三次上映的机会了。《泥点子》的制片人乔曼实在是没有办法,她为了赚取电影宣传噱头,甚至不惜在首映礼上对媒体下跪,可效果微乎其微。

没有热度,守不住排片,网上少量的“自来水”引不起量变,水军们为了口碑哪怕是给再多钱也不肯接他们的单子……

乔曼实在没办法,甚至把同为演员的弟弟搬了出来。

可乔觉的宣传效果微乎其微。

正当焦头烂额无可奈何之下,乔觉提出了一个建议。

“要不,我们找余寻光帮忙宣传一下?”

“你跟人家有交情?”这事儿乔曼想都不敢想,“你不会要求章晔吧?他那人有原则,他绝对不会答应的。”

乔觉说:“不是,我跟他没交情,我也不想走他的路,因为我觉得我们可以直接去联系余寻光。你们不记得了吗?《泥点子》得奖的时候,他的薇博转发了那条信息呀。”

乔觉没工作的时候一天到晚就泡在网上,难得的是,他的记忆力极好。

乔曼这么一听,心中升起了半点希望。

她对李中桓说,“李导,要不,您主动联系下?”

李中桓有些不确定,之前,乔觉也帮忙宣传过的啊。

乔觉知道他的顾虑,忙说:“李导,余寻光和我是不一样的。”

曾经跟余寻光的粉丝“打”过一架的乔觉比任何人都清楚,他绝对没有余寻光那样的路人缘。

“我贸然上去,人家能搭理我吗?”

李中桓有准确的自我认知。哪怕他导的片子拿了奖,他在圈子里仍旧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导演。他无背景,无根基,无资本,无观众受众,他就是个“四无”导演。

如今已经成为一线演员的余寻光,是此时的他不敢触碰的存在。

更别说上个月余寻光还拿了国际A类电影节的影帝,他却没有配得上的荣誉(一部最佳影片显然是不够的),他们之间的距离更加犹如天堑。

乔曼怂恿他,“试试嘛,死马当活马医。”

乔觉也跟他打包票:“李导,您放心,余寻光他很好说话的。而且据我所知,他是圈内少数对电影怀有敬畏与尊崇之心的演员。”

为了《泥点子》能卖座,李中桓鼓起勇气给余寻光的薇博发了一条言辞恳切的私信。

信息发出去一天之后,没回,李中桓觉得很正常。

两天后没动静,他开始忐忑。

三天后,李中桓陷入绝望。

或许,他拍的电影就是没人看吧。

在第五天,李中桓的薇博收到了余寻光的回复。

[李老师,如果您有空,方便加个联系方式细聊吗?]

李中桓就这样加上了余寻光的薇信。

他们直接通过电话聊了很多,余寻光也借此了解到了《泥点子》的上映情况。

他很想帮忙,但由于涉及到了同舟工作室,他得去问问叶兴瑜的意见。

小小的一个同舟工作室,不至于让叶兴瑜费心图谋什么。

但她还是对余寻光说:“小光,你想清楚了,他们典型是想让你白吆喝,消费你对好电影的情怀以及你的名声。”

如果没有同舟工作室,只是单独的给李中桓做宣传,叶兴瑜绝对不会多嘴。

关键是电影背后涉及到了发行。

既然跟钱挂了勾,圈内人的习惯是把人情当成生意谈。

《泥点子》的成绩一直不好,不也有同舟工作室死活不把发行权放出来的原因吗?自己没能力还想抓着好电影不松手,叶兴瑜觉得乔曼本身就有问题。

余寻光点头:“我知道。”

不论别的,他只是想帮忙。

《泥点子》是他看过的优秀电影,他觉得这部电影不该被播成这样。

而且。

“如果《泥点子》扑了,李中桓导演可能就没有导第二部电影的资本了。”

国内需要更多的优秀导演。

李中桓这样的导演应该被留下来。

事情的过程如何敲定不提,余寻光最终还是定下了帮忙路演的行程。

他因为当天要去开会,到得晚些。等他跟随着工作人员进入影厅,电影差不多都快放映结束了。

好在他之前看过全片,今天也借路上的机会再一次看过。

他被安排在了后三排,旁边坐的是几个影评人。

等影片结束,现场亮灯,主持人请《泥点子》的主创登场。说了没两句后,余寻光被点到了名字。

“今天我们的现场,还请来了一位朋友。”

余寻光起身,接过了旁边人递来的话筒,“大家好,我是余寻光。”

他面前有一个摄像师开着镜头,是同舟工作室安排的。

几乎是看到他的第一时间,现场传出此起彼伏的意外声。

没有人想到余寻光居然能来这儿。

台上的李中桓紧张地抓住了话筒。

他清楚的看到,此时现场在座的所有人都向余寻光投去了目光。记者们对着他架起了机器,影评人对着他打开了手机。

这就是有号召力,有影响力的演员。

“非常感谢李中桓导演能邀请我来观看《泥点子》这部优秀的片子。”

余寻光今天的穿着十分低调,但是他的声音响彻整个观影厅。

“我第一次听说这部片子,是在去年的,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举办期间。《泥点子》当时在中国观影区展映,我有一个朋友特意打电话跟我说,‘余寻光,我在电影节这边发现了一部特别优秀的片子,我特希望你去看。’在这位朋友的推荐下,我第一次看到了李中桓导演的这部优秀的作品。”

现场很安静,大家都在认真听他说话。

“《泥点子》这部电影的优秀,不仅在于画面,在于演员的优秀表演,更在于导演把握精准的节奏,甚至在我看来,整个故事的内核都是独一无二的。”

余寻光在这里停顿了一下。

“我去年刚好拍了一部农村题材的电视剧,所以作为同样参演了同素材的演员,我特别能够理解李中桓导演想表达的东西。关心农村,关心农民,关心这个社会上需要关心的人。《泥点子》是一部纪实的,温情的电影。电影镜头是眼睛,他代替我们看到那些我们看不到的东西。我认为李中桓导演拥有一双最美丽的眼睛。”

频频被余寻光提到,听到这里,李中桓终于忍不住落泪,他失态的吸了一口气,捂住了眼睛。

余寻光看着他微笑,他此时的表情带着一种宁静与柔和,“《泥点子》也是一部让我可以放慢脚步,放松心情,让我反思很多的优秀作品。借今天这个机会,我推荐给大家看。希望大家能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,进入电影院,关注《泥点子》,关注这部由李中桓老师导演,在今年的上海电影节获得了最佳影片奖的优秀作品。”

他最后握着话筒鞠了一躬,“谢谢大家。”

台下快门声不断,李中桓在台上已经泣不成声。

站在他旁边的乔曼拍着他的背,也是一阵心酸。

“别哭了。”

她像是对自己说,又像是对李中桓说。

余寻光虽然坐下了,但现场的媒体并没有放过他。

拿到东京电影节影帝后,这是他第一次出现在公开场合,大家怎么能放过?

于是所有尖锐的问题投向了他。

“余寻光,你今天特意来支持《泥点子》,是收了人情还是收了钱?”

余寻光看着这位记者,直接反问:“您刚才也看完了电影,您难道觉得《泥点子》不是一部好片吗?”

拿到了“最佳影片”的电影怎么会是烂片呢?记者不由得悻悻然,“那倒没有。”

余寻光继续说:“所以,您为什么要为难一部优秀的影片,和一位优秀的导演呢,还是说,您只是想为难一下我?”

他最后一句话特意说得轻快,现场其他人不禁发出笑声,这位记者也知道自己过分了,摇头,摆手,讪笑着坐下。

台上的主持人也足够专业,立马开口把话题揽了过去,引导着记者们回到《泥点子》的问题上。

余寻光在现场一直坐到路演结束,散场后,他来到后台,跟《泥点子》的主创打招呼。

李中桓这个40多岁的人看到余寻光过来,直接丢开稳重,忍不住上前抱住了他。

周围的人也一直在说,“真的太感谢了,余老师。”

“没关系的,”余寻光拍了拍李中桓的背,说:“我下午已经用我的薇博号把电影上映情况又转发了一次,如果还有我能帮得上忙的,可以再跟我说。”

哪怕乔曼有着一张在商场上滚出来的厚脸皮,此时也不好再开口要求什么。

余寻光实在是太实诚了,他已经做到了他能够尽力做到的事。

他们本来还想留余寻光吃饭,然而余寻光晚上就要回宁川,只能留给下次。

当天晚上,余寻光来参加《泥点子》路演的讯息,和他宣传《泥点子》时说过的话就被同舟工作室的人大面积的发了出去。

这个世界真是太幽默了,之前各种用心制作的宣传视频,根本没有营销号和平台愿意接,现在带了大流量的名字,整个网络世界都在给他们开绿灯。

第二天,电影的单日票房直接就翻了一倍。

一个星期后,《泥点子》的票房便突破千万。

推荐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