麟趾公子[红楼] 第50章

作者:孤光与清辉 标签: BL同人

  贾赦一副见过大世面的模样,翘腿坐在荣禧堂内,直言道:“今儿我去见了太子爷。太子爷明说了,不同意侄女儿这门亲事。老太太,你便劳动一些,去找肃王殿下说清楚吧。”

  贾母当场就要晕过去了,不知道是气的,还是怕的。被身后人扶着,抖着哆嗦道:“太子殿下,殿下……真是这么个意思?”

  赦老爷冷笑:“如何不是呢?”

  说罢,看向二弟惨白的面容,他继续道:“咱家什么身份?祖上跟着陛下跟着太子荣辱与共过来的。太子明说了,倒是旁人便罢,偏是肃王殿下。怎么着,是故意给太子爷脸色瞧?”

  王氏紧紧攥着帕子,此时也顾不得尊卑,直接开口道:“这婚事本也不是我们求的!乃是肃王殿下看上了元春!”

  邢夫人立刻冷哼一声:“到底是殿下看上了,还是在宫里自己凑上的,谁知道呢。”

  这话就是在指责元春行为不检了,二房夫妇气得脸色青红交加,狠狠瞪着邢夫人。

  贾赦第一次觉得这个填房说话能这么动听,赞许地瞧了她一眼,阴阳怪气地说:“侄女儿婚事,我这做大伯的本不该做主的。可你瞧,侄女儿回来一趟给家里带来好大一桩祸事。二弟,怎么着,你也得想个章程出来啊?”

  邢夫人得了丈夫鼓励,心里喜悦,下意识说:“要我说,合该退了才是。”

  然而话音刚落,又得了丈夫一眼瞪。她莫名其妙的,只好又默默闭了嘴。

  “都给我闭嘴!”

  终于,贾母一声喝断,镇住了一场乱局。至于她要如何化解此事,便且见下回了。

  作者有话要说:  忙断气——

  话说今天看到广电颁发的那个网文评分条例,就觉得写文真是越来越困难了

第73章 章七十三

  两个儿子吵成一团, 贾母手中的龙头拐狠狠往地上一跺!终于叫两家不省心的都闭上了嘴。她的目光扫过大房二房, 将四人的私心都看得分明。

  特别是贾赦。这个儿子虽然不务正业,不怎么讨自己喜欢, 可今天说出这一番话却是要听的。不管太子殿下出于什么目的要阻拦这一门婚事,就现在的荣国府可没有太大的把握承受得住他的刁难。

  王夫人就等着贾母开口, 老人家那么疼爱自己的孙女儿,怎么能叫元春受这样的苦。可是贾母只是对上她希冀的目光便移开了。只听得贾母道:“老大,去,将甄老爷请府上来。”

  王氏的脸瞬间就白了,便以为贾母要妥协。几乎忍不住心中的悲戚, 哭喊出声:“我苦命的儿哟。”

  “你闭嘴!”贾母喝断, “正堂之前, 这般号丧, 哭给谁看!”

  贾政忙扯住了妻子的袖子, 示意她闭嘴。

  “此事没个定论之前, 谁都别给我摆出一副天塌了的样子!”贾老太君严厉的目光扫过堂下子女,包含着满满警告的意味, “若是不听, 那就不要在这个家过了!”

  这话两个儿子听了倒还罢了, 两个做媳妇的倒是吓的不轻。立刻收拢了或悲戚或幸灾乐祸的嘴脸, 肃目敛眉地应是站好。

  婚事生变, 贾母心情也不好,挥着手叫贾赦去请甄应嘉,自己扶着拐杖走了。赦老爷便十分满意这个结果, 脸上说不出的得意。

  他见了太子,本是吓的不轻。可待脑子转过弯来,便是明白了。此本就不是他大房的难题,是二房的。自己只管露了意思,叫别人为难去便好了。若是太子怪罪下来,自己只管说是二房鬼迷心窍便好。自己抽身出来了事,他可是什么都不知。

  只是那退婚的话万万不能自己来说,若叫肃王殿下知道,少不得受一二连累。偏方才邢氏那嘴上没把门的,竟得意忘了形。赦老爷不瞪她,又瞪谁去?

  然此时看二房笑话要紧,这训妻的事只管回去再说。于是冲着二房示一假笑,抬手叫人过来去请人。

  王夫人被这一笑刺激得不轻,脑子立刻无比胀痛起来,扯着丈夫的胳膊,急道:“老爷,你倒是想想办法啊!”

  贾政要是有办法,现在也不会是个小小的主簿,只嘟嘟囔囔道:“一切听母亲的便是。”

  听到丈夫这么说,王氏心内一抽,愈发感慨自己命苦,并几个儿女也是这般可怜。但细细一想,她又觉得贾母不是那般胆小怕事,无主件之人。说不得她请甄家人来,便是为了自己的女儿谋一条出路的。

  于是擦干眼角的眼泪,抬头挺胸,只管振作起来。

  且说甄应嘉得了帖子,倒有一二丝奇怪。他本就是要去拜访的,如今这般快寻来,莫非有什么急事?再一问,送信来的也支支吾吾说不清。

  且倒是为何?

  原来贾赦叫人去请时,嘴上分明说的是:快叫甄老爷来救命吧!可脸上却是笑容满面,一丝落于危难的意思都没有。

  这传信的便也糊涂了,面对询问,自然说不出个一二,只含糊道:“听大老爷说乃是很紧要的事。”

  甄应嘉心中略嘲,想这贾家能有什么紧要事。而念头一转,倒想起之前听到的一二传闻,猜测与之有关,便回复说自己会应约拜访,又叫下头备车备马。他方从宫中出来没多久,还不得歇一口气,又匆匆出了门子去。

  且说贾母那头千盼万等,终于将人给请来了。不过匆匆略述一番,上茶落座,便急不可耐开口:“友忠,此事还请你想想办法才是。”

  便将太子警告贾府莫要与肃王结亲的意思,来回这么一说。

  贾府有如此一求,意思便已经十分明白。他们不愿意放弃这么一个极好的,能做皇家亲家的机会。太子若是恩威并重或许还有说头。可梁烨偏只给了威,却没有给出一个好的替代结果,这叫荣国府哪里舍得下。

  三两句话语之间,甄应嘉便已经明白了贾母的意思。如若是以往,他大约会劝说贾府莫要为了一时的荣光得罪了太子爷。可他在宫内,听得永嘉帝那么一番感慨,此时便说不出这话来。

  甄应嘉敏锐地感知到了当今圣上对太子的不满,这种不满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是否继续叫梁烨做这个太子的决心。

  既然如此,甄贾二府当是去搏一搏,不叫这注下错了才好。

  想到这里,甄应嘉不由一叹:甄家与贾家不亏是一荣皆荣,家中的情况皆是如此相似。那些个子孙便是守家都成问题,更不要说去成业立功了。少不得日后要从联姻人脉之处入手,保得家中繁荣永昌。

  于是他道:“老太君实是多虑了。既然肃王殿下敢那般光明正大地送大姑娘回家,便可知这桩婚事是在陛下那里过了明路,得了许可的。否则,以肃王之机敏,如何会做出这般放肆之举?想来太子殿下也知道,他不愿意叫陛下知道心生不悦。于是便盼望着贵府亲自去退了这门婚事。如此一来,得罪肃王殿下与贤妃娘娘的,便不是他,而是你们了。”

  如此一番话,叫原先只一味焦急的贾府众人颇有灵窍被点醒之感,立刻明白了过来。也只有简在帝心,深知陛下之意的甄老爷敢于说出这么一番话了。

  “再且……”甄应嘉犹豫了一下,委婉道,“肃王殿下还是很得陛下信赖宠爱的,倒不妨与之交好。”

  贾母心中了然,笑道:“今日真是多谢友忠解惑了。”

  “无妨无妨,”甄应嘉摆了摆手,也是笑,“你我二家本该如此亲密才对。倒不妨再与老太君一句话。若是不放心太子继续逼迫,老太君不妨舍下言明,去到宫中与皇后娘娘诉苦。娘娘秉公执正,必会为贾家做主的。”

  贾母心中已有数,眉目舒展,“老身明白了。”

  下方坐着的贾政其实还不是很明白,可看到母亲笑了,便知此事有解。便也放下心来,轻松无比。而贾赦一看甄应嘉三言两语便化解了此事,心中有些遗憾,但也知儿子拗不过老子的理,虽看不成二房笑话,也只能到此作罢。

  甄应嘉到贾府来,当然不会只为了结一个问题来。他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人要问,那便是闻颐书。便提到:“上一回提到那闻家的孩儿,老太君可看出些什么来?”

  有来有往才是正理,甄应嘉帮了贾家一个大忙,贾母哪有不好好回应之理,便道:“我总统见了他两回。瞧着是一个长得极好的孩子,只是话里话外,总有些许藏着的意思。说的话都是些无关紧要的。倒也见了他家姑娘,一瞧也是个万事不知的。一问方晓得竟是从小就去庙里修行的,与父母亲缘都不近。”

  “倒也是个狠的,”甄应嘉如此道。

  贾母觉得这些话有些少,便与二儿子道:“你也见了他,不妨也说一说。”

  贾政看到甄应嘉就自惭形秽,此时便愈发结巴,“只晓得他耽误了科举,也不曾捐官。”

  如此来看,贾家知道的东西与自己探来的也差不多,可利用的并不多。甄应嘉又遗憾了一番闻颐书今年怎么不曾参加春闱,眯眼道:“此人知道的东西可能不少,少不得要见上一见。”

  “这般便也简单,便在府中见就是,”贾母一挥手,断言,“宝玉与那孩子极好,只管叫宝玉去请。”

  甄应嘉笑道:“世侄愈发进益了。”

  贾母听了这话眉开眼笑,又说:“你今日来一番,还不曾见过这孩子呢。来人啊,快去叫宝玉来!”

  不说宝玉听了又要见客心中如何不乐意。但听到是甄家的老爷,倒有一二分好奇来,说要去见一见。坐在一旁的一众姑娘们都奇了。

  宝钗与湘云立刻笑,欣慰道:“今日实是明白事理了,合该快去才是。”

  偏只有林黛玉一人晓得此人心中所想,取笑道:“你只管去见了,怕是觉得不好又回来了。”

  宝玉本听了宝钗湘云的话很是不高兴,但一听黛玉如此说,也笑了:“倒也不为了见他。只晓得他家中也有了叫宝玉的。偏也有许多诗才画意的传奇姐妹,若是能见她们倒也值了。”

  “我就说么,你何时惦记过其他,只记得姐姐妹妹了,”黛玉指着他嬉笑,又推了宝玉一把,“快去快去,去问问他家那姐妹多少诗才画意。问完了,也过来与我们说一说。”

  一番话,说得在场之人都笑了,也纷纷打趣起来。

  宝玉不好意思地笑了笑,说道:“再如何,在我心里也比不上你们的。”

  探春一笑,直言道:“哪里是我们了,怕只是一人吧。”

  说着觑着林黛玉来,羞得林黛玉起身去拧她的嘴。宝钗一边笑一边说:“好了好了,颦儿恼了,快坐下来。”

  行动之间把黛玉拉了回来,又嘱咐袭人道:“你只管给他换身见客的衣裳来,莫要失了礼数才好。”

  一旁嗑瓜子的惜春见了,冷笑一声,凑到黛玉耳边道:“你瞧着做派,当真贤良淑德,知礼明心呢。”

  黛玉瞧她一眼,抿唇一笑,拍拍惜春的手,示意不必多话了。

  作者有话要说:  其实,我蛮喜欢惜春的

第74章 章七十四

  梁烨此时并不知自己的威严并不如以前好使。自那日在茶馆二楼惊鸿一瞥, 那双白皙细腻的手便在他脑海之中挥之不去。又思起那女子身形, 便觉是个独一无二的美人。他素喜此类温婉多情式的美人,一见之下难以忘怀, 就叫下属去寻。

  闻家祖籍是京城,还未显迹之时, 也并非是大富大贵之所。虽说为了门面,都有向两侧合拢之势,但终归长年在苏扬二地,这祖宅便丝毫没有江南时的那般气势。

  所以且东宫的人一路寻着闻家兄妹到了平家坊,见了马车驶入门内。再看此户不是那等高门显贵之家, 只见门口门槛青阶, 仆从肃穆, 周遭干净清幽, 便觉是个略有家底的人家。便去府衙处打听此家情形。得了准确消息才回东宫禀告。

  太子一听这人家虽是京城人士, 但常年在江南一带, 近日才有人回来,便觉无虞。心道如此之人在京城毫无根基, 也不怕什么。至于姓个闻姓, 他倒一点不在乎。因那户籍纸上写的乃是闻颐书祖父之名, 后头子孙种种概不知晓。

  慕美心切, 太子便打发了自己的心腹前去平家坊。

  闻颐书并不知道有个大麻烦就要降临到自己家。因在家闲坐无聊, 他正和妹妹玩斗草。长春对半夏,金盏草对玉簪花,观音柳对罗汉松。比到后面两个人都无词可说, 就干脆开始胡乱言语。指着花园里的无名花草取名字,越走越歪。

  偏闻颐书腹中墨水有限,哪里比得过妹妹才思敏捷。说到后头简直是绞尽脑汁,那等五官都挤变形的模样逗得闻芷娇笑不断。

  闻颐书输了个彻底,佯装不高兴地躺在紫竹藤条编的躺椅上。闻芷晓得兄长又犯病,于是便去哄他,一会儿说他博学多才,一会儿说他胸襟广阔。说得闻颐书自己都脸红,捂着脸抬手止住妹妹的话头,“别,别说了,怪羞人的……”

  “哥哥脸皮比城墙厚,还怕这个呢……”闻芷晓得双颊飞红,艳色横飞。闻颐书就光看一眼便觉唏嘘,如此才情样貌,真是谁都配不上!

  正这么想着,泰山站在院门外探头,天池一转头见了便走过去问:“什么事?”

  泰山带着一脸的奇怪,说:“外头来了一个大太监领着两个小太监,说是到我们府上求亲的。”

  天池冷哼道:“求的哪门子亲,叫三个阉人来?没得消遣人的吧,轰出去!”

  “我们也这么说的,”泰山忙解释,又道,“可他们说,他们是东宫的人……”

  “什么事!”闻颐书远远喊了一句。

  天池安抚住泰山,走过来一字一句地禀告了。听到东宫二字,闻颐书的脸色瞬间就变得极为难看。怒极反笑,“提亲?提他娘的亲!”

  说罢一声暴起,一脚踹开了半掩着的院门就冲了出去。洞庭尖叫了一声,忙对泰山喊:“我的天爷,还不拦住!”

  哪想泰山这个实心眼的,先是愣了一下,也跟着闻颐书冲了出去。一路上大喊大叫,把华山、嵩山、恒山、庐山全都喊了出来。洞庭见状,一副要晕过去的样子,被莫愁和西湖一把架住。天池冷眼观此,反倒是转身扶着一旁不知所措的闻芷。

  “姑娘,我们先回去吧。”

  闻芷原不知发生了何事,待听到那一句提亲也算猜了个七七八八,于是便镇定下来,道:“没有叫哥哥单打独斗的意思。去,在偏厅备把椅子。我倒想知道,这亲要怎么个提法!”

  她厉声之下,所有丫鬟浑身一震,满脸肃然答了一声是,扶着闻芷朝前走去。

  且说闻颐书暴怒之下,一下冲到了前堂,见三个内侍坐在堂上喝着茶,一边打量着房中陈设,倒觉贵物满门。说不得等会儿还能要些好好处回去。如此一想,便觉此事甚好,再望向四处的目光就一副仿佛在看自己家的意思。

  闻颐书心中的火气愈发烧旺。一步步走过去,仿佛是要踩在他们的骨头上。

  其中领头的那一个见了闻颐书,不由叹一声好相貌。心道:听说那姑娘是此人妹妹。如此看来,那姑娘的情貌必是不差,太子爷当真好眼光。又道日后进了府中必是承宠的,只是他家毫无后门。此时不妨给个下马威,叫他知道日后行事该有个怎么章程,好好奉承我才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