麟趾公子[红楼] 第39章

作者:孤光与清辉 标签: BL同人

  作者有话要说:  送宫花事件发生在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后。具体细节和原著有出入。然后送宫花事件里,不知为什么就变成了薛姨妈故意看轻林黛玉。这里给她正一下名。薛姨妈明确说了是先送三春再送黛玉最后送王熙凤。

  但这个执行人周瑞家的不知为了故意讨好王熙凤,还是捧高踩低故意怠慢林黛玉,还是只是因为偷懒想顺路,把林黛玉放在了最后。最后被闹了一个没脸。其实讨好王熙凤或者偷懒顺路都还好。可怕就可怕在不知道她是不是故意捧高踩低,欺负孤女的。

  另外,原著里这个时候贾琏和凤姐儿在那个啥~但这里给改掉了~

第55章 章五十五

  平儿匆匆把来旺给叫来。刚进门就得王熙凤劈头盖脸一阵问。旺儿也是惊魂未定, 语速又急又快, 平白把这件事说了十二分的艰险来。

  王熙凤是没读过书的,才不知道什么试题不试题, 泄露不泄露的。她只关心那家底下银庄是不是真被查抄了。

  “抄了,是真抄了, ”来旺大哭不已,“人被带走了,大牢里关着呢。说不得秋后便问斩了!”

  只听王熙凤惨叫一声,整个人向后倒了下去。平儿和旺儿吓了一大跳。平儿忙扑上去,掐人中拍脸, 哭喊着:“奶奶, 奶奶!”

  旺儿在下面坐立难安, 探着脖子往里头瞧。

  王熙凤醒过来, 身体瘫软着, 眼泪不断流淌着, 口里直道:“完了,全完了。”

  原来这位脂粉队里的英雄实在是个了不起的。她借着那银庄, 用府里下人的月钱还有庄里头铺里头的收入朝外放印子钱。此次事发, 不仅是留在银庄里的本钱拿不回来, 可能连人都要搭进去。平儿哭着扶她, “奶奶你可不能倒啊。这事儿可得想法子赶快把咱摘出来。若是, 若是叫府里的爷知道了……”

  王熙凤一个激灵,是了,要赶紧想办法明哲保身。若是叫府里知道了, 她怕是要被一纸休书给送回去的。

  焦急之下,王熙凤脑子急转,寻找着可以帮自己脱身的人。她素日是个弄权的人,又不怕报应。只要觉得够格,真是什么想头都有。但是此人再能,仰仗得也不过是夫家的威势。

  宁荣二府军功起家,在那武官之中确实有些说头,但也不是权盖朝野的。而且此事乃是从永嘉帝发起,昭王殿下监察,三司会审。此时这势头来看,大有从头一路撸到尾的架势。一般人避之不及,嫌命大了才护往前凑。

  所以王熙凤想打听一些这里头的细节,乃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。想了一圈儿,凤姐儿脑门都疼了,却想不出一丝儿可行的法子。

  强撑着支起身子,她虚弱地打发来旺,“去,再去打听打听。叫大门上看紧了,若是有官差来了,立时来叫我!”

  来旺点头,吓得脚底一抹油就跑了。

  平儿搀着王熙凤,二人两相依偎不知如何是好。忽而,凤姐儿坐起来,“不成,快去,把那些个条子给烧了!不能这么留着!”

  得到这么一句话,平儿反应过来,急道:“可是那条子不止我们有,那庄家里头也是知晓的。”

  王熙凤柳眉倒竖,斥道:“你懂什么!当真以为就我们家这么做呢。且瞧着吧,那头若是敢供我们出去。不用等秋后了,今晚我就叫他死在牢里!”

  于是平儿便去取一个小盒子来。那里头装的都是别人借钱的借据,都是索人魂的钢刀枷锁。凤姐夺了过来,一扬手就要烧掉。可是又觉得不甘心。若是这么烧了,她的那些银子可就丝毫都拿不回来了!

  一时又气又急,又恨又怕,将盒子一丢到榻上,抱着枕头狂哭不已。

  方哭了一会儿子,二门里有人来报。说是水月庵的尼姑净虚带着弟子上门送他们家做的馒头,同时来给奶奶请安。

  王熙凤正哭得眼睛通红,哑着嗓子朝外骂道:“什么屁也来,不见!”

  门外静了一会儿,又期期艾艾地说:“这师父说有事儿求见奶奶呢。她说这事儿也只有我们能办了。”

  这话内藏猫腻,王熙凤心中一动,对外吩咐道:“叫她等着。”

  说着叫平儿把东西藏好,又从后门出去打了水来,擦脸洗手。只过了好一会儿子,才叫外头人把净虚领进来。

  这尼姑一进来就见王熙凤的眼睛发红,心道有事。只是脸上并未显露,做着佛礼问安。王熙凤方哭了一场,嗓子哑的,眼睛红的,神情是倦疲的,只问:“无事不登三宝殿,什么风叫吹得你这位大佛。”

  净虚笑笑,“原本是有事去求太太。只是太太在忙,便到奶奶这里问个安。”

  王熙凤在心中骂:老货,分明是有事上门求着,做个样子给谁看。

  于是假笑道:“别什么鸡毛蒜皮都去扰着太太,什么事你只管说来。”

  老尼姑念了一声阿弥陀佛,也笑道:“我也是这么想的,于是便到这里来请奶奶示下了。”

  净虚这尼姑本性与她的法号倒是切合得紧。什么干净无为都是虚的,奸诈狡猾的很。得了那一件事便想到王熙凤来。只是不知这位狠辣的凤姐儿愿不愿接,于是摇摆着来探口风。不想这一探便探成了,自是大喜,便将那事儿说了。

  原来长安县内有个姓张的财主。他有个女儿小名金哥去庙里来进香时,被那长安府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看了去。

  那李衙内一心看上,要娶金哥,打发人来求亲,不想金哥已受了原任长安守备的公子的聘定。张家若退亲, 又怕守备不依,因此说已有了人家。

  谁知李公子执意不依,定要娶他女儿,张家正无计策, 两处为难。不想守备家听了此言,也不管青红皂白,便来作践辱骂,说一个女儿许几家, 偏不许退定礼,就打官司告状起来。那张家急了,只得着人上京来寻门路,赌气偏要退定礼。

  这尼姑收了李衙内的好处,也得了张家的求,便想着要作践。因她知道长安节度云光是那守备的上峰。而这位云老爷原就是荣国公的得力干将,与贾府很是要好。便想叫贾家说声,打发一封书去叫长安节度和那守备说一声,不怕那守备不依。

  说了一通,净虚笑得假,斜着眼暗示王熙凤,“若是肯行,张家连倾家孝顺也都情愿。”

  真是刚瞌睡就又人递枕头,王熙凤眼中发亮,可面上依旧拿乔,只笑:“这事倒不大,只是太太再不管这样的事。”

  老尼立刻道:”太太不管,奶奶也可以主张了。"

  凤姐听说,慢悠悠摇着头,笑道:”我也不等银子使,也不做这样的事。”

  净虚听了便以为无门。却又不甘心,半晌叹道:”虽如此说,但张家已知我来求府里。如今不管这事,张家不知道太太奶奶没工夫管这事,不希罕他的谢礼。只以为是府里连这点子手段也没有的一般。”

  半真半假的激将法,王熙凤心中冷笑,起了兴头便道:“你是素日知道我的,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,凭是什么事,我说要行就行。你叫他拿五千银子来,我就替他出这口气。”

  老尼听说,喜不自禁,忙说:”有,有!这个不难。"

  于是便有了一件棒打鸳鸯,害死一对有情小儿女的事情来。而王熙凤得了五千银子,暂时解了燃眉之急。好叫府里的月钱放得出去,偏还剩了一些能进自己的腰包。一时便尝到了包揽诉讼的弄权甜头,日后愈发无法无天起来。

  然而,那钱的事儿好解。可若是银庄放钱的事被抖落出来,王熙凤依旧讨不得好。于是便天天叫来旺盯着,吃也吃不好,睡也睡不下,嘴角一排水泡。若是有谁不开眼,少不得一阵叱骂,还得挨板子。

  不过,所谓身在局中不得不乱。那门上等了半月也不见有人上门来寻事。王熙凤忽而茅塞顿开,知道自己不必如此忧虑。

  这些个庄头管事既然敢在京中放着钱,敢诈官员的钱,背后的靠山必然是颇硬。而他们此时出了事,那靠山为了自个儿安危也是要保住这些人的。但这一切的前提,便是这个他们抗住了,要明白一些话该说还是不该说。

  如果他们不识趣,抖落了一些出来。那都无需大理寺这边动手,那靠山也会率先把人结果了。

  拿人命生财的,一个个都胆大包天。严刑拷打之下,竟是一个字都不往外吐露。审问了半个月,依旧只晓得这些人只是开个银庄,平日里做些生意,完全没有幕后之人主使。案子就这样停在了这里,毫无进展。

  而此时,永嘉帝已然得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。听到严正的回禀,露出一丝理所当然的厌恶情绪,“商人逐利,果真是忘义忘本。”

  前头几场雷霆之怒耗费了永嘉帝大半的精气神,此时便有些乏倦。放下手中的奏折,挥手道:“此事就由你去办吧。有了结果再向朕来禀。”

  这个意思便是不管了,不想多问。反正宫里的贼已经捉到了,几个狡猾贪财的商人实在挑不起他的兴致。

  严正一听这话就知皇帝不想多管了。但凭他多年办案的经验,就知道这背后必有更大的龌龊正等待着被揭发。然而若是永嘉帝此时不做关注,那么这件事就会因为得不到足够的背后支持,难度越来越大,最后不了了之。

  一个泼天大案顶多处理几个恶商。而那些血脓依旧藏在看不见的伤口之下。

  严正心中发急,正欲开口进言,却听外头来报,说是太子殿下到了。大理寺卿心中生出一股极其不好的预感。可太子的脚步越来越近,他只能弯下腰给太子请安。

  太子路过严正身旁,连个多余的眼神都没有给他。严正心中一阵灰暗,想着到底应该是拼一把还是就此告退。就在他下定决心之际,外头又是一阵宣报。

  昭王梁煜到了。

第56章 章五十六

  两位皇子前后脚到此, 又是平日极是不对付的二位, 怎么看像是特意针锋相对来的。永嘉帝看着两个儿子,抬了抬嘴角。

  “你们约好的?”

  太子看着梁煜心道不妙。他本有一番打算, 若是私下与永嘉帝来说,或许还能成之一二。但现在似乎不是合适的时机。

  于是笑道:“不是什么急事, 不妨三弟先说罢。”

  严正有心留听,但寻不得理由刚烦恼着,便听梁煜道:“刚好严大人在此处。此事正与舞弊案有关,还请大人留下。”

  话是对严正说的,但实际是在请示永嘉帝。

  “如此, 严卿便留下一听吧, ”永嘉帝招手, 示意梁煜可以说了。

  太子爷听到事关舞弊案, 心中便有些不好。按捺住了表情, 竖起耳朵细听。

  梁煜道:“此次礼部郎中高理一案中, 因主犯无力偿还高利借款抵押了嘉兴府的上任文书与官印。此等大胆妄为之举,令人心惊。于是儿臣特意去查了五年以来的地方官调动实况, 发现有几处蹊跷。还请父皇过目详查。”

  说着, 从怀中取出一份厚厚的奏章上呈。

  “蹊跷?”永嘉帝皱着眉, 从张保寿手里接过那份奏章。打开乃是一份大约二十人左右的名录, 后头跟着他们的官位年限地域等等细录。

  他看了开头几个, 眉头越皱,只是这次不是疑惑而是不耐烦,“哪里有什么蹊跷。”

  梁煜不慌不忙, 只道:“还请父皇细看这些人的做官的年份,出生地及任职地域。”

  得此一提,永嘉帝展纸细看,终于发现不对来了。

  太子在一旁探头探脑,很想知道那上面到底写了什么。只见永嘉帝拿着奏折,满是狐疑地看向梁煜,“你怎么发现这些的。”

  昭王殿下答道:“那些钱庄在索要抵押之物时并未要其他。而是直言索要了文书与官印。若非有利所求,这两样东西实乃鸡肋。”

  严正反应机警,插嘴道:“殿下的意思是这些人在黑市卖爵鬻官?”

  梁煜点点头,又继续道:“因高理要上任的乃是嘉兴府,于是儿臣便着重查找了江南的地方官调度。这二十人中有一半是扬州人士,短短几年之内或任知府道员,或调度入京。也有人不过当了一二年便辞官而去。但吏部之中却无这几人的考核细评。实不知他们到底是为什么能这么快就升迁的。”

  本朝中花钱买官并非没有,但必由朝廷做主。几年才放出一批名额,引得有钱没处花的商贾们买个官身回来。然而这都是在国库空虚之时用的手段,且卖出的官位都不怎么重要。诸多六七品之流,没有超过五品的。

  而在前朝之时,先帝明文废除了商贾不得参加科举之后。凡是涉及实权的官位交易基本没有了。所谓捐官,捐得大多是虚衔,图个好听。

  但因为朝廷对买卖官位之事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章程。是否禁罚都不曾明示。现在所有法典都还是刚立朝之时所用,已经多年不曾修过。所以朝廷里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,并不多管。

  但现在卖爵鬻官和印子钱搅和在一起,若是再轻易放过就是在太说不过去了。永嘉帝黑着脸看完了梁煜呈上来的名单,坐在皇位上一语不发。良久,他才道:“此事非同小可,高理一案不能就这么了结了。”

  他对严正说:“你继续往下查。除了那些地下银庄还有这卖官的暗线,都给朕一一查出来!”

  严正大喜不已,跪地三呼恩谢。抬头感激地瞧了梁煜一眼,便退了下去。

  此时殿中便只剩下皇家父子三人了。太子阴着个脸看着自己又立功的弟弟,心道此时来得真他娘不是时候。

  “烨儿有什么话要说,”永嘉帝看着太子。

  梁烨忙将原先想说的话咽回肚子,笑道:“不曾有什么。不过是与父皇请安来,顺道问一问高理一案如何处置。想不到这背后竟还有这么一出。也只有三弟这般能耐的人能举一反三想到这些个了。”

  他的确是来询问高理一案的结果的。乃是因为梁烨的表妹谭平郡主一家求到了太子这里。他们家也牵扯到了这件案子里面。谭平郡主与郡马除了自己借钱,后来侥幸还出来了,竟开始放印子钱了。这一次如果被查出来,不知道要受怎么样的挂落。

  太子因为这件事是梁煜扯出的功劳,想到就觉糟心。自觉和自己没什么关系,根本不去关心,所以也不知道是个什么境况。但耐不住表妹一家又哭又求,又许了好多东西好处,便想着为他们跑一趟也成。

  毕竟郡主一家平日里可是他的坚定支持者。

  当东宫着人往大理寺询问情况之时,就得到了严正已经带着最后的结果往宫里来的消息。他暗骂了几句,便也赶快跟过来。只想着等永嘉帝要发落的时候,自己在旁边说几句话。

  哪想自己一来,又一次见证了昭王殿下是怎么立功的,简直晦气倒霉得要命。

  “你有心,”永嘉帝点点头,看着阶下沉稳自若的三子,他生出一二心灰意冷,“哪想朕治下,竟有这么多禄蠹蛀虫,实在叫人心寒。”

  太子忙道:“父皇英明勤勉,正是有父皇在我朝才能风调雨顺,百姓安居乐业。那些个禄蠹蛀虫与父皇又何关系?是他们不知感恩,心术不正罢了。”

  “你无需多说。”永嘉帝叹气。

  这个马屁没有让当今开心起来,反而觉得有些乏味。其实他很清楚,许多过错的出现,是他放任不管的结果。只是永嘉帝觉得自己老了,不需要再如年轻时那样宵衣旰食,朝乾夕惕了。

  这些事情早就应该……应该交给别人了。